一、忽視“主營業務聚焦”與“年限合規”
(一)核心要求與易踩坑點
1.成立年限要求:申報企業需依法注冊成立滿2年(以工商登記時間為準),部分企業因“距滿2年差1-3個月”急于申報,或誤將“分支機構成立時間”當作總公司時間,直接不符合基礎門檻;
2.主營業務占比要求:企業主營業務需以工業設計相關服務或產品設計研發為核心,且對應營收占總營收比重不低于70%。易踩坑點為“主營業務模糊”——如以生產制造為主,僅附帶少量設計服務,卻未滿足營收占比要求,或未在材料中明確設計業務的核心定位。
(二)應對方向
提前核查工商登記信息,確認成立年限是否達標;梳理近2年財務報表,單獨歸集設計相關營收數據,附營收構成明細表(標注設計業務占比),確保主營業務聚焦且占比合規。
二、漏報“設計專項投入”與“占比不達標”
(一)核心要求與易踩坑點
1.設計投入專項歸集:認定要求近2年企業在工業設計領域的專項投入(含設計設備采購、設計軟件授權、設計研發人員薪酬等)需單獨核算,易踩坑點為“設計投入與常規研發投入混同”,未在財務臺賬中單獨標注,無法證明投入針對性;
2.投入占比要求:近2年研發費用總額中,工業設計相關投入占比不低于20%;或近2年設計專項投入年均不低于100萬元。易踩坑點為“投入占比核算錯誤”——如僅計算設備采購費用,漏算設計人員薪酬、軟件費用,導致占比不達標。
(二)應對方向
規范財務核算,建立“工業設計專項投入臺賬”,按“人員薪酬、設備采購、軟件授權、委托設計費”等類別分項記錄;申報前對照認定要求重新核算投入占比,確保數據準確且有明細憑證支撐(如采購合同、付款發票、薪酬發放記錄)。

三、“設計成果與業務脫節”無應用證明
(一)核心要求與易踩坑點
1.成果關聯性要求:需擁有至少5項與主營業務相關的工業設計類知識產權(外觀專利、實用新型專利、設計軟著等),易踩坑點為“知識產權與設計業務無關”——如持有與主營業務無關的外觀專利,或專利技術未體現“工業設計”屬性;
2.轉化應用要求:設計成果需已應用于企業產品或對外提供設計服務,且有明確應用記錄。易踩坑點為“僅提供知識產權證書,無應用佐證”——如未附成果應用于產品的生產記錄、檢測報告,或對外設計服務的合同及驗收證明。
(二)應對方向
篩選與主營業務強關聯的設計類知識產權,剔除無關成果;針對每項核心成果,補充“應用證明材料”(如產品銘牌標注專利號、設計服務合同及客戶反饋),明確成果轉化的具體場景與價值。
四、“人員資質不全”與“制度未落地”
(一)核心要求與易踩坑點
1.設計團隊資質:專職工業設計人員不少于10人,且其中50%以上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或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。易踩坑點為“人員資質證明不全”——如未提供設計人員學歷證書、職稱證書,或部分人員社保繳納記錄缺失,無法證明“專職”屬性;
2.管理制度落地:需建立完善的工業設計管理制度(含設計項目管控、成果保護、人員激勵等),且有實際執行記錄。易踩坑點為“制度僅為模板文件”——如僅提交制度文本,無對應的設計項目立項表、成果驗收記錄、人員獎勵發放憑證,證明制度未落地。
(二)應對方向
提前核查設計人員的學歷、職稱證書及近6個月社保繳納記錄,確保人員資質與專職屬性達標;整理管理制度對應的執行證據(如設計項目流程單、成果保護協議、激勵獎金發放表),證明制度有效運行。
科泰集團(http://m.duckwijs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- 上一篇:材料邏輯提前“搭框架”!東莞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前期準備技巧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