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“制造業單項冠軍”?不止于“銷量第一”
根據工信部最新定義,制造業單項冠軍是指:
• 長期專注于1–2個特定細分產品市場;
• 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,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和持續創新能力;
• 全球市場占有率位居前三(或國內第一且全球前五);
• 企業申請產品質量處于國際先進水平,關鍵性能指標優于國際標準。

二、為何單項冠軍是破局“卡脖子”的關鍵一環?
1. 聚焦“斷點”產品,精準補鏈
許多“卡脖子”并非整機缺失,而是一顆軸承、一種膜材料、一塊工業軟件。單項冠軍企業往往深耕這些“微小但致命”的環節。
• 例如:廣東某企業專注高端伺服電機編碼器,打破日本壟斷,支撐國產機器人核心部件自主化;
• 又如:深圳某公司研發半導體封裝用高純度環氧塑封料,填補國內空白,降低芯片封裝對外依存度。
2. 以“冠軍產品”帶動“整鏈升級”
一個單項冠軍的突破,可激活上下游協同創新:
• 向上拉動原材料、設備國產化;
• 向下推動整機廠商采用國產替代方案;
• 形成“冠軍企業—配套集群—安全鏈條”的良性生態。
3. 政策資源向“鏈主型”冠軍傾斜
2025年廣東新政明確:
• 對入選工信部單項冠軍的企業,優先納入省重點產業鏈“鏈主”儲備庫;
• 支持其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,聯合高校、上下游企業攻關共性技術;
• 在重大科技專項、首臺(套)保險、綠色制造等政策中給予最高優先級支持。
三、廣東行動:打造單項冠軍“熱帶雨林”生態
為加速培育單項冠軍,廣東構建“遴選—培育—賦能—推廣”全鏈條機制:
• 梯度培育:建立“創新型中小企業 → 專精特新 → 小巨人 → 單項冠軍”成長路徑,2025年全省目標新增單項冠軍20家以上;
• 精準診斷:依托“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網”,對企業產品全球市占率、技術壁壘、專利布局進行AI評估,篩選潛力企業;
• 資金加碼:對新認定工信部單項冠軍,省級獎勵100萬元,廣州、佛山、東莞等地疊加50–200萬元;
• 場景開放:在軌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車、智能家電等領域,優先采購單項冠軍產品,打通“首用”瓶頸。
四、企業如何沖刺單項冠軍?三大關鍵策略
1. 錨定“不可替代性”:聚焦細分領域,確保產品在技術、成本或可靠性上具備全球比較優勢;
2. 強化專利與標準布局:構建“技術專利化—專利標準化—標準國際化”護城河;
3. 主動融入產業鏈:與整機廠、科研院所共建聯合實驗室,從“供應商”升級為“創新伙伴”。
科泰集團(http://m.duckwijs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視頻專欄
-
欄目ID=3的表不存在(操作類型=0)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