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邏輯升級:從“擴面增量”到“提質強鏈”
過去,“小升規”政策側重于擴大規上企業總量,以支撐工業經濟數據增長。而2025年廣東政策體系明顯轉向:
• 目標重構:不再單純追求“新增多少家規上企業”,而是強調“升規企業中有多少成長為專精特新、高新技術企業或產業鏈關鍵節點”;
• 資源聚焦:財政獎補、技改支持、要素保障等政策資源,優先向具有技術含量、創新潛力和產業鏈協同能力的企業傾斜;
• 評價機制優化:部分地區(如廣州、佛山)已將“升規后兩年內的研發投入強度”“數字化水平”“畝均效益”納入后續政策兌現考核。

二、三大躍升路徑:升規只是起點,轉型才是核心
廣東正通過政策組合拳,引導升規企業同步推進三大躍升:
1. 向“專精特新”躍升
• 對首次升規且同步申報“創新型中小企業”的企業,開通綠色通道;
• 升規后一年內獲評省級“專精特新”的,額外給予10萬—30萬元疊加獎勵;
• 優先推薦參與“鏈主”企業供需對接,嵌入重點產業鏈。
2. 向“數智制造”躍升
• 2025年起,所有“小升規”培育庫企業須接受免費數字化診斷;
• 實施數字化改造的升規企業,可疊加申領最高100萬元技改補貼;
• 推廣“升規+上云用數賦智”一體化服務包,降低轉型門檻。
3. 向“綠色低碳”躍升
• 升規企業實施節能改造、清潔生產或綠色工廠建設,可享綠色金融貼息;
• 納入省級綠色制造體系的企業,在后續項目申報中予以加分。
三、政策工具升級:構建“升規—穩規—強規”全周期生態
為避免企業“升了又退”或“大而不強”,廣東構建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支持體系:

四、企業應對建議:以“產業思維”謀劃升規
面對政策導向的深刻變化,小微工業企業應轉變思路:
• 不要只算“獎勵賬”,更要算“發展賬”——將升規作為管理升級、技術投入、市場拓展的契機;
• 主動對標產業鏈需求,思考自身在電子信息、智能裝備、新材料等廣東優勢產業集群中的定位;
• 提前布局創新要素,如申請專利、建立研發機構、引入數字化系統,為后續申報“專精特新”“高企”打基礎;
• 善用政府服務資源,積極參與工信部門組織的“升規賦能行動”“產業鏈對接會”等活動。
科泰集團(http://m.duckwijs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- 上一篇:不是誰都能報!2025年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獎勵的“排除清單”詳解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
視頻專欄
-
欄目ID=3的表不存在(操作類型=0)

高新技術企業認定,免費評估,通過后再收費
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,專業申報、指導培訓
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,上門服務、專家指導
加計扣除減免稅額怎么算?答疑解惑、咨詢培訓
國家扶持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,索取資料、解讀政策
科技項目申報,享百萬財政補貼,減免40%所得稅








